渭南位于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华夏”之称即来源于渭南,“华”即取自西岳华山之“华”,“夏”则取自夏阳之“夏”。
渭南市,隶属于陕西省,古称下邽、莲勺。地处陕西关中渭河平原东部,总面积约1313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560万,为陕西省农业大市和人口第二大市。辖临渭区、华州区2个市辖区,大荔、富平、白水、潼关、蒲城、澄城、合阳7个县以及韩城、华阴2个县级市。
其中韩城为省内计划单列市试点,享有设区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行政级别升格为副市厅级建制,财税体制省直管。
渭南市有全日制高等院校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4所,普通中小学1543所,幼儿园1037 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拥有卫生机构4137个,其中医院84个,社区服务中心(站) 65个,卫生院187个,拥有床位19724张。
纵横交错 交通网络密布
渭南位于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是陕西省的“东大门”, 地处陕西关中渭河平原东部,东濒黄河与河东古邑运城、陕州故地三门峡、帝尧都邑临汾相毗邻,西与千年帝都西安、咸阳相接。早在秦汉之际,渭南就已享有“省垣首辅”,形胜甲于三秦”的美誉。境内交通发达,陇海铁路、包西铁路、侯西铁路、宁西铁路、大西客专、郑西客专、黄韩侯铁路、连霍高速、西禹高速、渭蒲高速、榆商高速贯穿南北。连霍、西禹高速公路,108、310国道,101、106等7条省道,同陇海、西延、西韩、西南等6条铁路纵横交错,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县县通铁路,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43.2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为268.4公里,均居陕西省各市之首。渭南中心城市距省会西安6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90多公里。
智慧农业 建设美丽乡村
渭南联通将与渭南市、县农业局和全市涉农龙头企业在综合语音业务、数据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建设包含农产品供销、物联农业、精准扶贫、农业执法、农技培训、农产品溯源等功能的"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动农民创业创新,为打造智慧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渭南市农业局局长张金荣指出,双方将在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业物联网等十大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重点解决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顶层架构问题。借助移动互联手段充分发挥公益性农技服务的力量,培训新型信息化职业农民,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视化系统,建设可视化监管平台,加强秸秆焚烧监管,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站、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和农民远程教育终端。(2017.4.21)
资源储量 矿种类别繁多
渭南矿产,在空间上呈现“南有色,北能源,中地热、建材”的带状分布格局。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共51种。其中储量大、易开采的20多种,煤、钼、金、石为优势矿种。素有“黑腰带”之称的渭北煤田绵延200千米,年产煤炭千万吨以上,开发利用规模居陕西省之首;
钼矿已探明储量1,000,115金属吨,居中国第二位;金矿石探明储量21.7万金属吨,占陕西省48.4%;地热水和医饮兼用矿泉水资源丰富,其中大荔矿泉水日出水5.6万吨,被誉为“中国之冠,世界罕见”。
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8种,稀有、稀散、稀土元素8种,非金属矿产31种,矿产地238处。已探明并列入储量表的矿产38种,产地221处。钼、铅、铜、铌、硒5个矿种储量居陕西省第1位,其中钼居中国前3位;铁、铝土矿、铼储量居陕西省第2位;金矿储量居陕西省第3位;煤、大理石和石墨储量居陕西省第4位。
六大行业 经济稳定增长
2016年全市工业完成总产值2141.88亿元,全年实现增加值550.43亿元。在全市六大主导行业中,装备制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0.74亿元,化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1.88亿元,食品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7.22亿元,有色冶金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85.04亿元,能源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69.88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3.62亿元,
主要产品产量:原煤1625.96万吨,钢材683.32万吨,钼精矿折含量3.93万吨,焦炭790.49万吨,发电量302.18亿度,水泥736.49万吨。
龙钢集团,渭电,渭南秦岭水泥公司,秦牛股份,渭南燕兴实业,更是当地龙头企业。
气候优越 商品基地带动生产
渭南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中部渭河冲积平原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宜,有利于发展农业,已形成了粮食、棉花、苹果、烤烟、花生、秦川牛、奶山羊、笼养鸡、生猪、渔业10大商品基地。粮食播种面积520千公顷,蔬菜面积113.40万亩,水果面积260.4万亩,瓜类面积52.70万亩,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农业基地,也是西北粮食产量第一大市。
而作为当地名优特产,“大红袍”花椒,富平羊奶粉,富平庄里合儿饼,金丝蜜枣,黄花菜,同州西瓜,赤水大葱,白水杜康酒,蒲城酥梨,潼关酱菜在满足人们味蕾享受的同时,也补充着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白水石头镜,白水菜刀,渭南美腊瓷则是颇受游人喜欢的旅游纪念品。
风景名胜 传承中华文化
渭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又称“华夏”即源于渭南:“华”即华山,“夏”指“夏阳”特指横亘于这区间的狭长地域。由这里产生的文明即就是“华夏文明”,因此渭南也有“华夏之根”的称谓。因其卓著,故延伸为后世中华民族之典。距今约8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曾在市域内繁衍生息;“大荔人”头骨化石,是 距今约2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化石;“禹门口洞穴堆积”是旧石器时代遗址;沙苑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亦影响深远。
《诗经》开篇之作《关关雎鸠》即产生在这里。这里亦是“郑”姓、“杨”姓之祖籍。中国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为保护、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衣食住行 一站式服务
渭南有多处古长城、古战场遗迹,列入开发和保护的文物旅游景点619处,其中有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个。沙苑文化,龙山文化,西岳庙,太史祠,仓颉庙等,如绝本的经典,记载着华夏文明悠久的历史;蒲城桥陵等数十座唐帝王陵墓,如遥远的星座,闪烁着神奇的亮光。盛唐的古韵,盛世帝国雄风,迷人的大唐历史文化风采。还有处女泉、瀵泉、福山翠柏以及现代宏伟的抽黄一、二级站等,是沐浴、疗养、钓鱼和旅游的好地方。西岳华山是融休闲、度假、娱乐、游览于险峻秀的西岳华山一体的旅游胜地。
秦腔、老腔、同州梆子、碗碗腔、迷糊戏、阿宫腔等多种戏曲剧种蕴积深厚,是中国北方梆子剧声腔的发源地;石雕、木雕、面花、皮影等民间艺术独具匠心。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等1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潼关万盛园酱菜制作技艺等84项,名列陕西乃至中国前列。
根据统计测算,2017年“五一”假日期间,渭南天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5万人次,同比增长6.5%,旅游综合收入9.81亿元,同比增长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