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网络经济公共服务平台

陕西渭南: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发展重大项目?

2017/5/24 15:13:18 分类:渭南
今年全国两会闭幕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便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全覆盖、高效率、抓重点、多形式为特色的大调研活动。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一重要节点进行调研,既有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当前经济形势,研究提出政策措施,也有利于进一步转变职能,推进机关定位转型,有着不…
 今年全国两会闭幕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便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全覆盖、高效率、抓重点、多形式为特色的大调研活动。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一重要节点进行调研,既有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当前经济形势,研究提出政策措施,也有利于进一步转变职能,推进机关定位转型,有着不平常的意义。事实上,中国经济导报的记者团队在2014年下半年便已经开始了全国范围的重点项目建设调研,涉及投资、外贸、电煤、区域协同发展等多个领域,洞察力和前瞻性已初步形成。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各行业各领域都受到不同程度增速换挡经济缓冲的影响,尤其在资源领域和房地产领域更为突出。在当前具有带动全局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建设,能否在新常态下为地方经济增长撑起一片蓝天,继续占据经济发展领军新高地?在经济增速下行期间,重点项目的建设与运营会遭遇哪些困难和障碍?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自陕西省咸阳市、韩城市之后,再次深入到陕西省渭南市重点项目建设现场。

薛栓民 尚帅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赵超霖

2014年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良好

    有关数据显示,渭南市2014年GDP总量为1460.94亿元,居全省11个地区第五,GDP增长率为10.5%,位居全省第八,可以说渭南市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三四线城市。渭南市项目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汤武军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渭南市向来重视重大项目建设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管理水平和建设成果一直名列全省前茅,多次接待其他地区考察学习。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部分经济风险逐步显现等诸多不利因素,渭南市发展改革委坚持把狠抓项目、扩大投资作为着力点,紧盯国家“一带一路”和黄河金三角规划的实施机遇,牢牢抓住项目建设集中发力,采取分级管理、分类推进的模式确保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据渭南市项目办科长郭文超介绍,自去年来,渭南市重点项目工作进一步强化,市级领导包抓督办、发改与统计联报联审、建立审批台账、专项观摩和季度讲评、集中审批活动等工作措施取得有效成果,有力地促进了重点项目开工和要素保障。2014年28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63.7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5.6亿元,较上年增长20.3%,位居全省第四。2014年10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7.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8.5%,高出全市平均进度约33%;5个省级考核项目完成投资56.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8.1%,投资进度居全省前三位。其中,陕煤70万吨聚烯烃生产线、高新区镀锌钢结构生产线、大荔锂离子电池项目均进行设备调试、试生产,华县工业化科技试验生产基地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煤制化学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授牌。青岛啤酒渭南分公司年产40万千升啤酒生产线主体车间完工,进行设备安装。中国经济导报对这些项目赴实地调研后发现,它们无一不是井然有序地运行着。

2015年管理体系升级政审批集中办理效率高

    2015年渭南市安排确定市级重点项目年度投资1464亿元,较上年增长22%。其中,200个市级重点推进项目,年度投资800亿元,较上年增长33%。分行业看:工业产业项目81个,年度投资245.2亿元,占30.7%;基础设施项目88个,年度投资369.3亿元,占46.2%;社会事业民生保障项目31个,年度投资185.5亿元,占23.1%。郭文超表示,与往年相比呈现两大特点,一是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增速、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市级重点项目年度投资1464亿元,成为近年投资规摸最大的一年。200个市级重点推进项目年度投资800亿元,较上年增长33%,为近年投资增速较高的一年。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工业产业项目数量和年度投资较上年均增长30%以上,项目质量和投资规模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和城镇化项目较上年增长191%,支撑作用明显。今年以来,渭南市发展改革委督促各县市区加快办理100个市级重点新开工项目审批手续、组织首批45个项目开工,专题向渭南市政府汇报关于加快推进2015年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经县市上报初步汇总,截至3月25日,200个市级重点推进项目开工建设171个,开工率为85.5%,预计完成投资138亿元,占年度投资800亿元的17.3%。纳入管理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0.9亿元,占年度投资664亿元的6.2%。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调研采访发现,每一个地区针对重大项目管理都有自己一套管理体系。它们有的相同,有的又具有个性化。采用市级领导包抓督办重点推进项目制度以及评比、约谈、公示等形式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的措施就在各省市各地区普遍使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评价说,借助一定的行政手段,形成良性竞争氛围,是中国特有的管理方法。他认为,“市场经济+政府推动”两只手都不可偏废。而渭南市项目办采取的措施还包括强力推进项目开工和银企对接活动。为促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渭南市先后组织了3次全市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大荔中节能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等103个项目开工,总投资515亿元,促进新开工项目开工率达到98%以上。通过去年8月初对各县市区重点项目资金需求的摸底调查,渭南市发展改革委在全市银行金融机构座谈会上对调查确定62个项目进行推介,目前初步达成意向重点项目36个,落实总资金36.1亿元,搭建了银企对接平台,初步缓解资金瓶颈,保障了项目建设进度。
    开展重点项目行政审批集中办理活动也是渭南市采取的有效措施。按照渭南市安排部署,去年10月中旬市政府牵头组织了重点项目行政审批集中办理活动,市行政服务中心、发展改革委、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维稳办、统计局等7个部门参加,当时9天先后共受理的项目107个、行政审批手续142项。而目前已办结合阳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立项等手续80项,促进一批项目迅速开工建设。

后发者的无奈:必须更积极

    渭南地处陕西省关中东部,渭洛河下游,有雄厚的农业基础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交通便利,是工业投资的理想地域。上世纪60年代,由于受三门峡水库兴建及水库回水淹没的影响,渭南没有布设工业建设项目。库区的朝邑、大荔、潼关、华阴、华县、渭南六县城处于水库回水淹没影响范围之内,失去了国家重点工业投资的机遇。截至到1965年,整个渭南地区没有一家大中型企业,城镇建设规模没有得到发展,工业基础设施没有建立起来。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三门峡水库经过两次改建并调整运用方式后,该区的工业项目建设才有所发展,但其发展的规模及速度已滞后十年。据汤武军的介绍,时至今日渭南仍受三门峡水库工程的影响。从经济上而言,渭南市GDP远低于与它相邻、地理环境相似的咸阳。从管理上而言,出现“渭河流域管理局”、“三门峡库区管理局”、“江河管理局”这样一套人马、三个牌子的管理机构。进而对渭南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都有制约影响。
    从建设中西部顶级水平的体育中心到万达城市综合体的落户,可以看到渭南市正在积极打造自己的地标式建筑,以期提升城市品位,整体带动城市新区的拓展。但也存在着三四线城市居民付费健身意识不强、缺乏大中型企业冠名赞助,体育馆后期管理运营资金缺位等问题。此外,渭南主要还是通过传统的“税费减、免、缓和零地价优惠”的方式来刺激招商,按照企业喜好划拨土地,无法根据各县区的区域优势、城市建设、功能定位等有针对性地策划产业园区。依然存在面粉厂紧邻电池生产基地的现象,产业聚合效应有限。
    渭南市大荔县项目办主任史杰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三、四线城市经济欠发达,招商引资困难大,作为政府要发展地方经济,每年的招商引资必然是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虽然不能招到全盘满意的聚集性企业,但对招进的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基本做到,墙内企业管理,墙外政府包干,因为,每个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都配备一名政府领导给企业代理办理全部手续,企业只管内部施工建设及资金到位等份内事务。”
    张宝通表示,大力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不仅对于搞活当前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而且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将逐步从劳动密集为主的产业转向以知识与技术密集为主的产业。但如何发挥重点项目建设在经济发展领域的主导作用,以及打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发展模式,也成了当前急需探索的课题。因此,我们要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实现统筹兼顾的综合调理,让重点项目为经济发展赢得深化改革的机遇和空间,为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出一条真正适合自身健康发展的道路。当然,发展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薄弱环节,那就靠我们设计层的智慧和实施者的认真对待和刻意攻关来完善。
    (具体调研内容请见B8版)

小资料·

    渭南市,隶属于陕西省,位于东经108°50′~110°38′和北纬34°13′~35°52′之间,地处陕西关中渭河平原东部,是陕西省的“东大门”。渭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华夏”之称即源于渭南:“华”即华山,“夏”即“夏阳”,特指横亘于这区间的狭长地域。由这里产生的文明就是“华夏文明”,因此渭南也有“华夏之根”的称谓。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
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