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网络经济公共服务平台

商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产业层次明显提升

2017/8/11 15:42:23 分类:商洛
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商洛市上下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陕南循环发展等战略机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
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商洛市上下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陕南循环发展等战略机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各项主要指标依然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同步够格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三个商洛”奠定坚实基础。
  一、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一)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总量实现跃升。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362.88亿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70.61亿元、162.96亿元、129.31亿元;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699.3亿元,即将突破700亿大关,总量五年增长1.9倍,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6.65亿元、371.8亿元、230.86亿元。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不断提升,由2011年的2.9%提升到3.7%,占比提高了0.8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五年来,全市经济主动适应发展的新常态,经济发展由高速逐渐进入中高速发展,生产总值增长逐年趋缓。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分年度看,2012年增长14.8%,2013增长12.6%,2014年增长11.0%,2015年增长11.2%,2016年增10%,2016年增速比2012年回落了4.8个百分点。年均增长比全省平均水平(9.8%)高2.1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各地市名列前茅。
  人均GDP跨上新台阶。2011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5513元,2016年人均生产总值为29574元(折合4315美元),相当于2011年的1.9倍,十二次党代会以来人均年均增长11.7%。
  投资总量实现新突破。五年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216.16亿元,2016年全社会投资是2011年的3倍,年均增长24.9%。
  消费品零售额持续增加。201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4.93亿元,总量相当于2011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7%。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16年财政总收入42.93亿元,是2011年26.75亿元的1.6倍,年均增长13.1%,地方财政收入26.77亿元,是2011年16.49亿元的1.6倍,年均增长16.2%。
  (二)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特色产业发展良好
  五年来,全市调结构、促转型取得进展,发展动力转换升级,以科技、金融、商务服务为主导的服务型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产业结构逐步趋优。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8.1︰48.0︰33.9,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8︰53.2︰33.0,一产占比下降4.3个百分点,二产占比提高5.2个百分点,三产受经济下行的影响有所回落,占比回落0.9个百分点。
  支柱行业转换升级。现代材料、绿色食品、现代中药等优势特色产业和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201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29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达到3186.72亿元,三大支柱产业占比达到了80%以上。2016年占比达到85.2%,年均增长35%以上。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大力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以比亚迪、中天佳阳、中剑公司、正太新能源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以博兴电子、林强电缆、神州实业、环球科技、常兴科技、永鑫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产业,以跃迪新能源汽车、大圣王科技公司、陕西阿童木科技公司、泰科泵阀科技公司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6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6.5%。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建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6个;生态农业成为全省亮点,核桃、板栗、中药材、香菇、鸡蛋产量稳居全省第一,粮食实现“五连丰”。
  (三)创新驱动成效初显,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切实落实扶持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调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积极开发新工艺新产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五年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从无到有,成立了中国西部知识产权商洛分中心、商洛资源环境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建成省级科技研发中心13个,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30项,科技进步贡献率53%。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明显增强。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是143.02亿元,是2011年127亿元的1.1倍,2015年R&D占GDP的比重为0.23%,五年来R&D占GDP比重年均达到0.26%。实施省部级科技专项150项,科技研发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
  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循环经济快速发展,10条循环产业链、16个标志性工程基本建成,全市成为国家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7%,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企业效益明显提高。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8.7亿元,相当于2011年的2.5倍,2012-2016年年均增长10.7%,在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背景下,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提高。
  (四)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供给侧改革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了新思路,也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政策着力点。全市上下采取多项措施和政策强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截止2016年底,淘汰落后产能达61.8万吨,完成商品房去库存7074套。减政放权、“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三个清单”建立公布,取消下放审批事项151项,精简率41.1%。“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新登记私营企业数量增长18.8%,市场主体达到1.5万户。
  非公经济快速发展。五年来,全市非公经济快速发展,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由2011年的49.6%提升到2016年的54.24%,提高了4.21个百分点。2016年非公占比提高水平超全省平均0.4个百分点;当年新增私营企业2303户,累计8963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0450户,累计64512户,非公有制经济总数累计达到11万余户,新增就业岗位8.4万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4万人次。
  现代服务业快速兴起。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兴起。金丝峡成功创建为陕南首家5A级景区,全市4A级以上景区达到6家。为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扩大就业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商洛特制定了《商洛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推动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电商企业达到412家,电商交易额45亿元,增长48%,山阳、商南创建为国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物流快递品牌企业18家、网店159个,快递业务收入增长96%。智能家居、汽车等现代大宗消费进入普通百姓家。2016年末金融存贷余额翻番,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72.46亿元,是2011年的2倍,年均增长14.3%;贷款余额391.54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9%。
  “一体两翼”格局逐渐形成。近年来,随着国家和陕西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全市抢抓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综合经济实力和位势大幅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16年“一体两翼”地区生产总值336.1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48.1%,已快占据“半壁江山”,年末常住人口为128.4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3.43%。
  (五)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五年来,全市加大对城市生态环境、道路交通、城市供排水等设施的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增强。坚持做强城市、做精县城、做特城镇、做美村庄,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西商高速二线和榆商高速岔口铺至洛南段建成通车,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干线公路城区过境二级化、县镇公路等级化、通村公路水泥化目标顺利实现。西康、西合铁路复线建成投运。山柞高速、商洛电厂动工建设,镇安抽水蓄能电站获得突破性进展。一批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4G网络重点区域实现全覆盖。“气化商洛”加快推进。“一体两翼”中心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市区环城北路、商鞅大道、市一级客运站、市文化艺术中心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县城改造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六县城全部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山阳县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12个镇进入国家重点镇,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亮点纷呈。五年来,全市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超过96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30%左右。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43.5%,比2011年提高14.1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大力加强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产业,加快建设节能减排降碳工程,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单位产出能耗水平大幅下降。2012-2016年万元GDP能耗分别下降3.38%、3.32%、3.08、2.967%和4.54%,累计下降15.4%。
  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一江清水供京津”工程,治污降霾•保卫“商洛蓝”行动成效显著。成功跻身国家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流域治理“河长制”经验在全省推广,环境空气质量越来越好,森林覆盖率达到67%,较2011年提高4.3个百分点,中心城市燃煤锅炉全面改造,空气质量五年稳居全省第一。
  园林绿化取得明显成效。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全面启动,新增绿地60万平方米,城市公园面积达到197.7亩,改建公厕40座,购置垃圾清运、道路集扫、喷淋抑尘等新型环卫车辆50多台。6县县城全部创建为升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12个镇进入全国重点镇,建成7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3个文化旅游名镇和1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漫川关、云盖寺、凤凰、棣花等特色小镇享誉省内外,朱家湾、前店子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六)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三带一创”和“双包双促”精准扶贫模式走在全国、全省前列,58.8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0.48万户38.51万人依靠移民搬迁走出深山,8万户居民通过安居工程喜迁新居,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3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大幅提升,高考二本上线率连续保持全省第一。卫计、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城镇新增就业8.5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4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之内。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468元,五年来年均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358元,五年来年均增长12.7%。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1年的3.78:1缩小到2016年的3.05:1。
  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就业的稳定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不断增长。2016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17859元和7045元,均相当于2011年的1.5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食品烟酒支出比重为27%,比2011年低6.7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居住支出占比均比2011年有所提高,提高10.3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两个80%”全面落实,就业和社保体系持续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养老床位2000多张,建成残疾人托养及康复中心20多个。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由2011年的3840元提高到2016年的540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由2011年的1840元提高到2016年的3015元。平安建设成果丰硕,连续五年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公众安全感保持全省领先,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
  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相对较差。农业产业结构有所调整,农业“八大件”等特色产业有所发展,但总量小,经济效益近期难以凸显。农业产业集约化经营水平低,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
  2、产业结构欠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增长动力单一。2016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3.8︰53.2︰33.0,全市三产增加值的占比低于全省9.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8.6个百分点,二产仍然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三产总量小,发展薄弱。
  3、人均水平偏低。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综合实力弱,近五年来小康实现程度低于全省近10个百分点,在各地市排名最后,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任务相当艰巨。
  4、三产发展缓慢。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升级的矛盾突出。现代产业开发尚未见效,地方工业明显短腿,第三产业相对弱小,凸显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少,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支撑;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缓慢,现代服务业起步较晚;旅游业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仍处在起步阶段,延伸及带动效益不明显。
  5、投资增长乏力。缺乏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投资对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的拉动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重大项目进度缓慢,工业投资低位运行,民间投资持续下行,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加大。
  6、“四上”企业偏少。截止2016年12月底全市“四上”纳规入统企业仅有773家,占全省企业比重仅为3.7%,是10个地级市最少的,安康是商洛的2.5倍,汉中是商洛的1.9倍。且企业规模小、现代化程度低、经营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市场主体依然是规模效应较差的限额以下小微企业和私营个体经营户。限额以上企业少,对整个经济市场的拉动小。加之批发零售业布局零散,缺乏特色,大宗消费外流现象明显。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建设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争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市,做大做强核桃、板栗、茶叶、土鸡、蔬菜、香菇、木耳等特色农业“八大件”,建设生态茶果、生态种植、生态养殖、道地中药材四大产业基地。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产业链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积极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实现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统筹推进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观光农业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
  2、力促工业稳定增长,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落实省市工业稳增长促投资政策措施,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加强运行监测分析,积极培育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改造提升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传统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商洛实施方案,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工业发展注入活力。
  3、始终依靠项目带动,夯实经济发展。投资仍然是商洛稳增长、补短板、缩差距的主引擎。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外来投资项目严格把关,争取引资的每一个项目都能落地实施,见到实效。各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促进重点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并完善好各项手续,确保项目投资额度顺利纳入统计范围。同时抓好5000万元以上项目,尤其是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前期各项资料的完善,确保投资统计应统尽统。毫不动摇地抓项目,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才能破除瓶颈制约、打开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4、加快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大交通大物流战略,加快发展批零餐饮业、贸易流通业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发展步伐,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大商山物流园,打造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积极适应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制造等现代技术服务产业,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新业态,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发展配套服务体系,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
  5、狠抓“四上企业”培育工作,有力拉动经济增长。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把“四上企业”的培育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事项来抓,树立抓经济工作就要抓“四上企业”培育、抓“四上企业”发展就是抓经济工作;各部门改进服务方式,努力破解企业发展的瓶颈,制定“四上企业”入库激励措施,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尽力壮大发展规模,提升发展效益,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过去五年,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风雨同舟,在应对挑战中保持定力、蓄势挖潜,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产业层次明显提升。在拼搏进取中借势发力、争先进位,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同步够格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
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