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彭骎骎)端午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受中美贸易摩擦急速升级、中国一系列经济数据未有明显提振,5月社会融资增量断崖式下跌等因素叠加影响,国内资本市场避险情绪显著上升。
6月19日,沪深两市大幅跳空低开。沪指开盘即失守3000点关口,除少数农业股逆势活跃,多数个股大幅跳水,午后千股跌停。截至收盘,沪指收报2907.82点,跌幅3.78%;深成指收报9414.76点,跌幅5.31%;中小板指收报6488.90点,跌幅4.82%;创业板指报1547.15点,跌幅5.76%。
对于A股大跌,央行行长易纲在当晚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称,金融市场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今天股市出现波动,主要受情绪影响,周边股市也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既然是市场,就会有涨有跌,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理性看待。
6月19日亚太股市普跌。截至财新记者发稿,日经225指数报22278.48点,跌幅1.77%;韩国综合指数报2340.11点,跌幅1.52%;香港恒生指数报29468.15点,跌幅2.78%。
“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增长的韧性增强,总供求更加平衡,增长动力加快转换,今年以来人民币是少数对美元升值的货币之一。基于这样的经济基本面,中国的资本市场有条件健康发展,我对此充满信心。”易纲指出。
对于国内外市场担心的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易纲指出,近年来,内需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不断上升,贸易依存度已从2006年的64%下降到去年的33%,低于42%的世界平均水平,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例也从2007年的约10%下降到去年的1.3%,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经济内生潜力巨大,有充分的条件和空间应对好各种贸易摩擦。”
“人民银行始终高度重视外部冲击的影响,我们将前瞻性地做好相关政策储备,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易纲强调。
央行有关负责人在6月1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央行已经成立国际金融风险跟踪组,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
6月19日,在没有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的情况下,央行意外公布开展月内第二次MLF操作,单日共实现2500亿元净投放。业内人士称,央行此举主要为呵护市场资金面。
相关报道:专访易纲
[财新传媒新近在微信平台推出实验性单品“我闻”/“金融人·事”,对金融圈有更多垂直报道。可点此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