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申迪文化中心举行了一场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人交流的高层圆桌峰会。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的电影节主席、艺术总监,国内知名电影人和电影企业高层人士相聚探讨中外电影产业发展的合作共赢之路。
从十几部到上千部,电影文化交流不断发展
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设“丝绸之路”影展单元,十几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影片入选参展;到2018年,来自4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369部影片报名参展。从十几部到上千部,短短三年时间,上海国际电影节以开放的姿态,搭建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电影产业深度交流合作的广阔平台。
除了报名影片数量上飞跃外,今年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的交流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工作方向和一系列更具实质性的内容举措。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设立了“一带一路”电影周,来自26个国家的26部影片在本次电影周展映。6月16号来自“一带一路”沿线近20个国家30多个机构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一带一路”电影节备忘录。为接下来“一带一路”电影合作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影是装在胶片盒里的“大使”
上海电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说:“‘一带一路’的发展方面,上海不仅仅是经济合作的桥头堡,也应该是文化合作的桥头堡。电影作为‘装在胶片盒里的大使’应该率先而为。‘一带一路’国家涉及到60多个,这其中有很多电影的强国或是电影大国,有的是电影很有特色的国家,通过上海国际电影节来推动这些有前途、有潜力的电影市场,对改变世界电影格局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著名作家、编剧严歌苓说:“好的作品好的电影都是人类最深层的感情。我游历了很多国家。这一路走来发现想要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最快的方式就是看他们的电影。电影是最最提纯的反应一个民族文化和感情的方式。”
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标志之一
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说:“现在中国电影已经是电影大国了,经过了15年的快速增长,我们的年产量稳定在世界第二大生产国。故事片生产连续七年保持在700部以上;从市场来讲,我们现在银幕数量已经超过54000张银幕,现在还在增长,远超北美,成为世界第一大的电影市场。”
“在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标志之一就是本国电影在本国的绝对优势,这一点已做到了,而另外一个标志就是本国电影在周围的出口能力和它的辐射能力和它的国际影响力。所以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交流,我们把中国的电影的影响力辐射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把中国影片的出口跟影响力做出来。”
提到未来向电影强国发展,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苗晓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过去几年中国电影在成长,在未来,要提高中国的电影的制作能力和水平,才能够去把中国电影更好的推出去。此外,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要中外合拍?因为合拍可以吸纳人才,通过合作跟更过国外的优秀人才和团队来合作,并且相互学习。这些都可以帮助中国电影更好的走出去。”
据悉,本届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以“一个国家、一位电影人、一家电影公司、一部电影、一家媒体”为基础,包括“一带一路”电影展映、“一带一路”高层圆桌峰会、“一带一路”电影之夜等。在昨天晚上举行的“一带一路”电影之夜上,来自中国的杨明明和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卡米拉·安迪尼分别凭借影片《柔情史》和《亦真亦幻》获选“一带一路”电影周媒体关注电影人;俄罗斯影片《心律失常》和意大利影片《我的女儿》获选“一带一路”电影周媒体关注影片,波兰影片《平安夜》获得“一带一路”电影周最受观众喜爱影片荣誉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