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趣,它涉及大数据很深层的理解,包括心理学、趋势学、社会学、营销学等各类学科的综合性效应的反映。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个“杀熟”的问题,还涉及一个重要而有趣的理论——“大数据悖论”(前几天,看到《新未来简史》一书中提出的一条重要理论),“大数据杀熟“应该是“大数据悖论”中一种现象。
我们一个一个地来讲解。
一、要逃避大数据杀熟,首先得弄懂读其根源,注意4种误解(或关系)
何为大数据杀熟,简单来说,就是同样的服务或商品,老客户获得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高的社会现象。
1、误解(或关系)1:同样的一瓶水,高档酒店卖10元,超市中卖2元。这个也属于大数据杀熟吗?当然不是。但是,其中的心理学与营销学的效用与“大数据杀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2、误解(或关系)2:“大数据杀熟”属于价格歧视。这个是不对的。所谓价格歧视,那时名目张胆的进行,比如同样一件衣服,白人买1000元,黑人买1200元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但是大数据杀熟往往是隐蔽型的,而且可能被发现的。这就又涉及心理学与社会学的问题了。
3、误解(或关系)3:“大数据杀熟”就是针对“对价格不敏感的人”。这个也不完全对,甚至根本不对。 这个又偷换概念之嫌。
4、关系4:"大数据杀熟":2018年3月进入大家视野,过外早而有之,近日有媒体对2008名受访者调查,结果显示:51.3%的人遇到过大数据"杀熟"的情况。说明,此类现象很严重,涉及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了。
二、针对上述4中误解或关系,采取的 3种办法5点注意
(一)尽量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不让自身信息在网站、手机终端、APP,微信、QQ、深交网站暴露得太多。
1、这样大数据杀熟给你推荐的产品、服务的价格就会大大超出的意外(感觉上的意外),你就会很快警觉,不会上当。
2、这些信息暴露得太多,大数据对你太了解,给你的价格就会“正合你意”,让你轻松上当。不理解这个的话,可去了解一下“温水煮蛙”效应。
(二)不要习惯性地用某种方式反复去接受购物或服务。这样个大数据造成一种误解性杀熟。
(三)刚性需求的东西,也需要有策略地购买。
1、不要一惯性地“不长脑子”,即是要与大数据有意做做迷藏(就像你到小摊买东西,讨价还价一样,要有脑子)。
2、有人可能会说,有这个必要浪费精力吗?这个不对,因为大数据杀熟现象如今已经很严重了,上一点的关系4中51.3%比例,就说明,你买的一般的东西或服务,都可能存在杀熟的现象。所以,这点心思还是有必要“玩一玩”的。
三、为何说“大数据杀熟”,属于“大数据悖论”中的一种现象
1、“大数据悖论”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当大数据被少数人掌握并使用时,能产生奇效,但是,在竞争性领域,大数据被众人分享或使用后,其效用将大打折扣,甚至引发破坏作用(《新未来简史》一书提出的未来12大理论或效应之一)如图:
2、常规概念的“大数据杀熟”,正是“大数据悖论”在竞争领域彰显无余,与其破坏性作用的结果。
3、“大数据杀熟”的另一种理解或概念:当我们在网站上浏览网页时,网页会根据你的喜好推荐内容,这将让你的眼光被包围在狭窄的空间,从而让你的见识和收获得不到全面的、反面的东西而受到认识“损失”。这是对人的成长与很大的害处的。这种“大数据杀熟”的害处正是大数据悖论产生的破坏性。
四、需要深刻理解并利用“大数据悖论”
(一)大数据悖论的目的就是:醒人们需避免陷入“数据主义”“数据宗教”等(《未来简史》《今日简史》基石性观点,即盲目神话、崇拜大数据)盲目崇拜的陷阱而失去理智的一条重要理论或现象。
(二)本质:大数据,确实很重要,但是不能神话它,太过依赖它。
1、普通用户太过依赖它,就会被蒙骗,被杀熟;
2、商家太依赖它,就会误导,比如杀熟客户,让老客户抛弃它
3、这些都是“大数据悖论”产生的破坏作用,关键是,未来这一悖论更会严重地影响我们的社会和生活。
(三)提供信息:要深刻理解大数据杀熟,特别是“大数据悖论”,可参看《新未来简史》一书第一章第二节,大概1万字左右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