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网络经济公共服务平台

“科学大数据”为科学家插上新翅膀 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2018/9/29 11:32:14 分类:重点新闻
科学大数据,是科学发现与知识创新的新引擎,将改变人类生活及我们对世界的深层理解。它将对学科的发展带来什么,又如何为全球的科学计划起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央视网消息:进入21世纪以来,源于人类观察、记录、分析和认识世界的渴望,信息技术持续飞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

  2013 年 7 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浩瀚的数据海洋就如同工业社会的石油资源,蕴含着巨大生产力和商机。谁掌握了大数据技术,谁就掌握了发展的资源和主动权。”

  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根据全球数据的分布,目前中国占了16%,3年以后,全球21%的数据将在中国。

  大数据研究已逐渐成为科技、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关注焦点,世界各国也把大数据研究与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2年,美国宣布启动“大数据研究与开发计划”;日本强调“提升日本竞争力,大数据应用不可或缺”,欧盟也正在研究制定《数据价值链战略计划》,等等。

  科学大数据,是科学发现与知识创新的新引擎,将改变人类生活及我们对世界的深层理解。它将对学科的发展带来什么,又如何为全球的科学计划起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推动原始创新

  龙永图指出这些年来大家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关注度越来越大,但很多人并不真正知道什么叫大数据,特别是“科学大数据”可能了解的不多,这些新的技术确实应该通过像《论道》这种节目,更多地向老百姓,向一般群众多宣传,作为一种科普方面宣传。

  过去一直在讲中国要自主创新。这些年来自主创新包括三种:一个是原始创新、一个是集成创新、一个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创新的话,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资源,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大数据就变成了科学发明、科学创新的重要资源。怎样来开发和研究“科学大数据”对于我国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特别是在原始创新方面有所前进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改变传统研究方法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席郭华东谈到,提到“科学大数据”,首先“科学大数据”是大数据的一种类型,或者大数据的一种分支。科技领域,人类要认识这个世界,用什么来认识,科学大数据恐怕是撬开地球的一把钥匙,是科技创新实现知识发现和创新驱动的一个新武器。

  通过这几年的研究把它总结为两点,“科学大数据”第一它改变了传统研究的方法论;第二通过读取大数据、“科学大数据”直接能形成知识的发现。

  世界上有一个科学家提出来叫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所谓的第四范式和原来已有的观测、实验、模型、计算这种模式是不同的,第四范式就是说通过对“科学大数据”的研究直接实现知识的发现。

  比如说欧洲,有一个离子中心,产生很多大数据,这些大数据经过发现,发现了一个离子,这是高能物理领域的术语,2013年获得了诺贝尔奖。比如说这两年咱们做引力波,大家在媒体上都比较关注,引力波其实做了这么多年也是用一个叫激光干涉仪的一个测量系统做出来的,做出来也是在2017年得了诺贝尔奖。

  所以大数据,特别是“科学大数据”的到来为科学家插上了一个新的翅膀。

  应对全球环境变化

  郭华东指出如果从直接受益的角度来讲,那是寻常百姓家每天都接触到的一些现象。

  郭华东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2013年当时联合国潘基文秘书长做了一个叫全球脉动计划,所谓全球脉动计划就是用大数据来应对气候汽化,来应对全球环境变化;我们其实也做了5年研究,做了以后大家都知道全球变化,就是说一个地方在不断的变化着,但你用一个动态的,比如说空间对地球观测的数据来不间断的进行动态的观测,就会得到对这个地区的或者对这个国家的全球变化现象的一些意识。我们做了全球的一些工作,也做了中国的一些工作,最后在2013年气候变化峰会上有46个国家去申报这个奖,最后有9个奖,中国也拿了这样一个奖。这件事和老百姓的生活其实相当有关系的。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