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新口号
1月11日,在"华为云普惠AI"年度峰会,华为副总裁郑叶来发布了华为云全新品牌口号:"+智能 见未来"。
对于华为云,耳熟能详的Slogan是"有技术、有未来、值得信赖",2019年伊始,"+智能"出现在华为云的新slogan中,并不奇怪,看上去是对普惠AI的自然延伸。只不过与普惠AI不同,"+智能"可以看做对这种趋势的主动迎接,显示了华为云某种与行业迫切深度融合,迅速扩大生态势能的追求。
华为云新slogan的大背景是,智能化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的代名词,开始高频出现,人工智能也俨然将成为一种新的通用技术。
客观的说,在2018年,我们见证了华为云的快速生长,普惠AI在客户的心智中已经与华为云建立了深度的连接,华为云作为一个"最有技术和值得信赖的云"的品牌形象取得了显著的成功,这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华为的整体品牌溢价,更与华为云恪守边界、尊重行业以及天然的服务政企基因强烈相关。
新的slogan并不只是一句口号,尤其是对华为这样的公司,其背后一定意味着华为云对行业认知,对未来发展,对生态合作,对客户需求的一次升级与自我革命。
贰:+智能
"各行各业本职还是各行各业",郑叶来在解释华为云新slogan为什么是"+智能",而不是"智能+",因为华为云的使命是"使能各行各业",是"帮助各行各业改变生产关系,甚至生产成本结构",而不是反客为主,自己去改变各行各业的生产力关系。
很多谈论互联网基因的公司,乐于从上帝视角对各行各业指手画脚,其实在真正的行业面前,这些公司对行业认知往往处于小学生的水平,缺乏对行业的尊重,其结果就是商业上败退。
所以我特别理解华为云提出的"+智能","+"号在前,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
一是各行业是智能化的主导者和掌控者;
二是智能的主体是各行业,真正的理解智能化的需求,并实现智能的是各行业自身;
三是华为云是催化剂和顾问,华为云是以算力专家的角色出现。
这其中,是华为云对行业的正确认知,华为云副总裁贾永利的观点是,"客户的数据,其实真正行业数据都在客户手上。华为云要做的就是给客户提供好算力的服务,这是华为云的主体。"——我们知道,人工智能三要素:数据、算力、算法,真正的数据都在客户手里,客户和行业是智能化的主体也就不难理解。
叁:见未来
组织和企业竞争力的构建,离不开科技生产力要素,既然我们同意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技术将会普惠、普及,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象"智能"作为一种生产力资源,应该像电力一样,可以随时随地可以获得。
或许这是华为新slogan中"见未来"的一种愿景,当然,华为云官方并没有清晰明确的表达,但是我们并不难从华为云的高管公开谈话,尤其是对华为云业务、市场的布局中,推测出这种愿景。
在华为的文化中,是有一个对客户的基本认知的,即成就客户才能成就自己,所以"见未来",应该是让客户看见未来,帮助客户智能化,构建面向未来的竞争力。当然,任何商业理论上都是要成就客户才能成就自己的,但是在波澜壮阔的商业发展史上,哪些口是心非的案例并不鲜见,真正的把客户当做上帝的并不多。
华为云副总裁、EI服务产品部总经理贾永利在谈及从2018到2019华为云重点构想的事情时说:"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会用华为云,更多的人能够把他的理想和梦想,通过我们的平台系统能够实现",这句话是对见未来的一种诠释。
所以除了客户"见未来",还有一个角度值得我们注意,即开发者的角度,在对媒体访谈中,贾永利提到,从一个开发者的角度来看,华为云还要看人工智能还缺什么,还需要做什么事情?
从客户的角度,见未来,就是"围绕企业,怎么帮助企业选场景,落地,在各个场景当中,华为云怎么做好助力"。
从开发者角度,就是"让开发者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红利,让整个真正人工智能做到服务化"。
肆:恪守边界
商业是有边界的,通吃者必定会遭到反噬。华为云对边界的认知,在我看来是一种核心竞争要素,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对外公开坦诚,有两个答案华为内部是经过长久的辩论和思考之后得出的:
答案一是"数据该是谁的就是谁的";答案二是 "数据结合产生的知识产权该是谁的就是谁的"(郑叶来语)。
这两个答案触及到了人工智能,乃至互联网,甚至整个数字经济的核心和本质。不清晰地回答这两个问题,本质上都是耍流氓和玩暧昧,所以我们看到欧盟出台了近似严苛的个人数据保护法案,中国对数据的保护也不断推出新规,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对数据安全都日趋重视。
这种共识,我相信,除了华为,可能很多公司都难以达成,因为突破边界所带来的潜在诱惑太大了。
华为云不会碰用户的数据,也不会把与数据产生知识产权归为己有,用郑叶来的话就是,"不能说房子被我装修了,房子就归我了,这是没有道理的"。
这需要对商业的克制,和对基业长青的渴望。我们就不难理解,华为云在客户和合作伙伴面前为自己划的界限是: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
正是华为云敬畏行业承认自己的不足、敬畏商业愿意共享利益、敬畏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够真正的获得市场和市场的认可。
郑叶来提到一个案例,或许能够说明恪守边界带来的长期价值,即华为云与中国医学检测行业公司合作的时候,这类公司都毫不犹豫把所有的数据和专家资源拿出来和华为云合作,其原因就是对华为云恪守边界的认同和信任。
我们要"做很纯粹的生意",郑叶来特别强调华为云一开始没有准备做一个数据交叉的公司,他说:"我的数据最全,我却不会把所有的数据交叉。"
边界即初心,所谓商业之争,唯有不争,谁与争锋?
伍:真正的混合云
郑叶来对华为云信心满满,在公开场合,他多次重复两个事情,一是公司一直在试图把更多的内部云相关的事情交给华为云BU;二是与之前服务政企客户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辛苦打单相比,云服务是一种对华为而言越做会越舒服的生意。
"华为是业界唯一一个,是真正推出了一个混合云(解决方案)",郑叶来认为在华为之前就没有真正的混合云,无论是把私有云通过虚拟化的方式混合到公有云,还是通过裁剪把公有云大系统变成私有云小系统,因为"爹妈都不同",都会面临可扩展性问题,都会面临一站式部署的问题,以及体验一致性的问题。
但是政企客户业务系统和基础设施的数字转型面临的三座大山,业务系统统一运维、统一升级以及资源统一调度,无论政府、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 "需要一个真正的混合云的架构"。
所以华为云推出了全栈的HCS(HUAWEI CLOUD Stack)混合云架构,这是一种公有云架构,私有云部署的解决方案,一种基于现实与见未来的考量之后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华为云要推出HCS,郑叶来分享了一个观点,即真正的政府和企业向云迁移,不可能一开始就全搬。那么,自然的过程应该是既能享受公有云的服务,先进的理念,统一的运维,又能使用私有云的管理,比如支持本地数据的资源存放。所以"我们提供了混合云HCS的解决方案",郑叶来说,"这个意味着围绕云的所有的合作伙伴的生态,是真正的实现了从公有云的'一站式'部署,真正解决了客户需求"。
陆:生于客户
2019年,华为云推出了全新"五统"架构的HCS混合云解决方案,与源于互联网的云不同,华为云从一开始就是"生于客户",确切的说是源于政企客户的需求。
华为云从一开始就是为用户而生的云。不得不提FCS(Fusion Cloud Stack),即HCS的前身,是诞生于智利。华为在当地有一个客户叫Falabella,在拉美拥有最大的连锁超市,兼营银行,也拥有很多其他业务。Falabella对华为提出,自己的数据绝对不能挪到云上,但也想使用云的架构,希望能够多掏一点钱,把云上最新的应用在本地部署。于是就诞生了FCS,也成了华为云最大的客户。
郑叶来说:华为云不同,我们一开始做设计的时候,我们和架构团队讲的非常清楚,上面应用不能大动,下面数据不能大动,我们是为客户设计的,别人是为自己设计的。
HCS提出了"五个统一",即统一架构、统一运维、统一升级、统一API、统一生态,让客户可以聚焦自己的核心业务。所以华为云把HSC称为,最懂政企客户需求的混合云解决方案,并不是没有底气,因为这朵云是生于客户,所以自然最懂客户。
柒:场景见未来
华为云的"+智能,见未来",如何落地呢?
"落地的核心在于",贾永利认为,"实际上就是场景化",华为将"和企业及行业专家一起选择好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明确场景的边界和范围,然后就是用数据和算法叠加到行业上创造真正的价值。
有三类智能的应用场景,华为云认为值得关注,第一类能够帮助客户在海量重复场景中提高效率;第二类是做专业的传承和辅助专家经验场景;第三类是多域协同场景。
华为云与德邦合作了一个德邦物损率降低项目,即通过摄像头监控装运过程当中物品的损坏情况。这其中涉及一万多个摄像头,传统的人力根本无法解决问题,而用人工智能来做分析,就可以很快识别出物品交接过程中到底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比如物品掉落。
另一个多域协同的案例是合成纤维生产成涤纶的控制场景,通过人工智能的引入,改变了粗糙的过程控制,最终人工智能做的精细化调控提升了20%的生产率。
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恰恰是华为云"+智能"的自然体现:专业知识和数据都握在各个行业手中,华为云提供核心的算力,通过"+智能"改变行业的效率和生产关系,也不难看出,华为云在恪守自己的边界。
正因如此,华为云在过去的2018年收获了口碑、客户、伙伴,来看一组数据吧:截止2018年底,华为云上线160多种云服务;云市场新增的应用达到了1500个,相比2017年增长超过3倍;华为云合作伙伴超过6000家,在8大行业实际场景中成功实践200余个项目。
2019年,将见证华为云的一路狂奔,让我们继续给予华为云更多期待,也希望华为云能够继续突破,实现AI的普惠,让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技术融入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