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网络经济公共服务平台

大数据驱动制造业智能转型

2019/6/5 9:44:54 分类:大数据
作为国民经济的脊梁,制造业如何抓住机遇,走在变革的前列?在近期召开的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上,与会人士针对大数据与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给出了方向。

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无人驾驶、5G应用、

智能机器人等“黑科技”引人关注。

记者 欧东衢 摄

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孕育兴起,一国的竞争力已经部分体现为拥有数据的规模、质量,以及运用数据的能力。

作为国民经济的脊梁,制造业如何抓住机遇,走在变革的前列?在近期召开的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上,与会人士针对大数据与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给出了方向。记者观察发现,从数字驱动智能制造论坛到“大国重器·智变未来”论坛,再到“工业互联网与智能+”高端对话,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各抒己见,共同探讨驱动“智造”的实现路径,以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渐成趋势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制造业一路披荆斩棘,成为“全球工厂”,但与此同时,高增长下面也隐藏着生产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

“四年前,我们整个IT架构已经老化了,当时我们在不同的部门建立了‘烟囱式’系统,要打通非常困难。同时,物理世界和数据世界是断裂的,无法产生端到端的数据。”华为云中国区CTO彭柯在参加数博会时说。

2016年,华为正式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工作。经过改革,华为应用从开发到上线的时间,过去需要6到9个月,如今可以在一周或者一个月的时间内满足一线需求。另外,库存周期从7天缩短了1.2天,交付进度提升了30%。

“面对产业变革的新态势,必须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勇在“大国重器·智变未来”智能制造论坛上表示,智能制造的发展和应用是一个不断演进技术和工程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传统行业的界限将被打破,跨界创新展现出巨大生机,制造业服务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服装、家居等领域个性化定制,航空、汽车等领域网络化协同设计,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远程运维等模式不断涌现。

在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自2016年以来先后启动“千企改造”“万企融合”工程,通过政策引导,让企业更加关注大数据,通过建设智能生产线、数字工厂等,助力全流程和全产业链智能化改造。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每天生产数万颗麻花针,这种长度不到1厘米、细如铅笔芯的产品被广泛用于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国产大飞机等重大工程。过去,麻花针主要由工人靠肉眼进行手工焊接,如今,每一个工序上了云,每一针的松紧度等数据也实时上线。

“工人们手工每一次打孔的力度、位置,设备每一次的操作,都会上传到云平台,通过数据模型慢慢固化下来。”公司总经理王跃轩说,实施数据改造后,“工匠标准”被固化到每个麻花针上,生产效率、质量大幅提升。

“以前,提起大数据,企业觉得不像买几台设备、新建一条生产线那样能很快带来回报,如今,这种观念正在改变,因为企业尝到了甜头。”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产业融合处副处长韩朱旸说,贵州在全国率先编制《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评估体系》,让企业自己心中有底。同时全省组织43场集中培训和23场方案对接会,让企业能够找到人来解决问题。为鼓励支持企业“上云用云”,贵州还面向企业创新发放“云使用券”。据统计,2018年有1822户企业进行了改造升级,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成为焦点

从一个人、一个包、一万元到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88亿元,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只用了3年时间。“年均600%的复合增长率得益于大数据融合的不断深化。”董事长杨灵运说,背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打造的工业互联网INDICS平台,公司未来发展信心十足。

贵航股份永红散热器公司是一个老国企,主要为上汽、一汽等厂家做配套,过去企业觉得一直没有信息化的必要。2016年,合作方要求提供产品质量等方面数据,否则取消订单。关键时刻,航天云网出手相救,打造的数字车间不仅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还发现工艺上的问题,帮助每天节约3万到5万元的材料成本。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先后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都明确提出要发展工业大数据,促进大数据在企业中落地应用。

“工业互联网是各个发达国家正在重塑制造业实现数字化的一个着力点。”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在数博会上发表《工业互联网正重塑制造业》演讲时指出,信息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主引擎,之前主要是集中在消费互联网阶段,如今正从消费领域向工业领域延伸。目前,发达国家正在以巨头企业为牵引,建立了一个生态和集群,来占领这个制高点。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将人、机、物、数据连接起来,实现工业全生命周期的融合会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刘石泉在参加“工业互联网与智能+”高端对话时说。

“从2012年开始,整个集团希望通过持续多年的IT的投入,通过数据来驱动业务的变革。连续6年多的时间,我们把营业额超过千分之一投入到IT当中,累计到2018年,在IT领域的投入超过8000多亿元。”美的集团美云智数事业部总经理陈昕乐说。

他提到,付出已经产生了初步价值。以2016年财报为例,当时美的营业额基本上没有增长,员工数减少了,但是利润翻了2倍多。“美的整个工业互联网六年来的建设,推动了整个集团从传统制造业到科技集团的转型,并把这部分能力向外输出。”陈昕乐说。

筑牢未来发展基石仍需发力

受访人士提出,智能制造是一项内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两者融合已步入落地生根阶段,未来前景广阔,但要促进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发生根本性转变,也面临不少难题,对技术研发、生产管理、运营服务乃至标准规范等多方面提出了全方位挑战。

“我们面对的是一片未知的汪洋,前路漫漫,需要一起去探索、去实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勇说,这需要广泛的合作,需要跨学科的研究开发,需要跨行业的企业合作,需要高校、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等单位通力合作,也离不开全球范围内的联动与配合。

对于如何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业内人士提出,要紧紧依靠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努力克服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管理和销售服务落后等问题,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培育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形势对我们来讲压力很大。”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说,我国工业互联网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稍晚一些,虽然在标准的架构、测试、安全、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总体来看,还是有一些差距。

奇安信集团副总裁左英男指出,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在提高工业企业生产和管理效率的同时,也会带来全新的网络安全挑战。他认为,工业企业面临的安全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工业主机的安全防护,二是工业大数据的安全风险。

“去年我到一个著名的农机企业,结果他们告诉我,说他们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很不错,跟国外的差距不大,但是产品跟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差不多20年,这个我当时很吃惊。”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培根说,现在讲智能制造,但是如果仅仅是提升信息化水平、数字化水平,还是不够。

“做智能制造不要在落后的工艺基础上搞自动化,不要在落后的管理基础上搞信息化,不要在不具备网络数字化基础时搞自动化,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要全员参与、人才留育。”在数博会贵州省智能制造产业对接会上,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振宇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建议,当前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一是要加强技术突破,加快构建多领域、多层次的创新体系;二是要整合各方的资源,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参与的积极性;三是要优化发展环境,坚持非禁即入和包容审慎的措施,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四是要深化国际交流,拓展各类组织,如国际组织和国际标准化机构,以及跨国企业之间的多层次合作。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