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网络经济公共服务平台

审慎乐观看待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2019/6/20 15:12:38 分类:智慧产业
在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发生了诸多变化,给传统的经济、政治、社会、军事,甚至哲学,都带去了新的研究课题。

审慎乐观看待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人工智能的时代反思”青年学者对话会顺利举办

  光明网讯(记者秦超)6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者论坛总第26期“人工智能的时代反思”青年学者对话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顺利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郗戈教授出席此次论坛,并担任评议人。

  在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发生了诸多变化,给传统的经济、政治、社会、军事,甚至哲学,都带去了新的研究课题。中央党校哲学部讲师王纵横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新技术媒介的爆炸性发展与普及,景观的符号系统无限增殖并拥有了稳固的权力,大多数人甚至认为“展示”比真实更重要,纯粹的表征世界或许已经悄然降临。而以“超真实景观”的海量非真实数据为进化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对认知对象的识别本身就可能存在偏差,进而加剧了景观和真实模糊。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孙国柱则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很有可能是人机共生的时代,人类固有的感官与机能的功能范围可能更加广阔而灵活,人类的信息交流、学习方式乃至生命形式都会产生质的变化。人类的存在形态、价值观念、思想意识,都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因此,“当下社会的伦理道德,可能不再适用于人工智能时代”,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溢木在发言中指出。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是智能化水平的实现程度,从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看,当前的人工智能发展仍然停留在弱人工智能阶段,远没有实现独立意志。通俗解释就是,人工智能还没有实现“道”的水平,没有拥有“知情意行”的能力,因此讨论人工智能的社会问题,还没有上升到伦理秩序高度,还仅是机器秩序。

  如果将人工智能放在马克思主义强调的资本逻辑、权力逻辑、技术逻辑等三重逻辑内考察,会呈现出多元的未来图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常晋芳在发言中不无担忧地指出,技术如果能够强化人的身体,按照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逻辑和权力逻辑、技术逻辑的辩证关系,阶级关系将会演化成“物种关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庄忠正认为,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慌,实际是对人在智能时代的存在方式和未来发展的焦虑。我们今天不仅需要以理性的方式处理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而且需要警惕人工智能的资本主义应用。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沈江平在发言中强调,人工智能仅仅代表技术的一部分,关注人本身才应当是科技发展的目标和动力。北京中医药大学马院胡兵强调,5G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打碎”全部旧生产关系、冲出资本固有力量羁绊提供了可能。

  在评议环节,郗戈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的最高本质通过非人和超人的方式自我实现,是否会超越自然和社会历史文明所赋予人的界限?如何避免人工智能把人类的高级活动还原为低级的物理电子活动?等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深入研究。

  据悉,此次对话会邀请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大都律师事务所的8位青年学者作主题发言,来自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央编译出版社等学术媒体代表及校内外师生30余人参加了本次对话会。

审慎乐观看待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